?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后各國政府對碳排放給予的重視和嚴格控制。中國向世界作出負責任的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在此背景下,推動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尤其是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對落實國家低碳減排大政方針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如何快速推動這項利國利民的改革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在5月19于西安召開的“2010年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暨建筑節能改造經驗推廣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供熱計量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綦升輝提出了推動供熱計量改革工作應該遵循的“十項原則”,包括:先公建后住宅的原則;先新建后既有的原則;先節能建筑后非節能建筑的原則;符合條件的供熱系統優先的原則;各種熱計量的技術路線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的原則;供熱計量節能與供熱系統節能同步推進的原則;供熱計量與建筑節能同步推進的原則;充分利用好熱價杠桿,使政府、企業、用戶三方利益統籌兼顧的原則;技術、政策和供熱采暖理念同步配套的原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原則。
而在實際工作中,能否保障供熱企業的利益,從而調動其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是供熱計量改革工作成敗的關鍵。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徐中堂在論壇上指出,當前應明確城市供熱企業的性質,開展城市供熱價格的研究等工作,讓供熱企業在推進熱改的過程中增加熱費收入和入網費收入,并做到在增加供熱面積的前提下不需要投入工程建設費,從而實現供熱計量節能,提高供熱企業效益。